收藏 留言

校长信箱 联系我们 在线报名
教学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学工作>>教学动态
转变观念科学定位 积极深化中职内涵教育

发表人:山西省经贸学校门户 浏览次数:124 发布时间:2009/11/28 10:25:26

  内容摘要:山西省经贸学校教师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的精神实质,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合理确定会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设置;强化实习(实验)的技能训练;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实现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观念  定位  技能  就业

  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职业教育新一轮高峰的到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新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提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国务院于2002年和 2005年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均要求我们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2008年进一步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国家在经费的投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了向中职教育倾斜的力度,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53亿元,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建设及中职师资培训。政策的扶持及市场对技能型劳动者的旺盛需求,使中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持续升温,招生形势逐年好转。中等职业学校的年招生人数由2001年的398万人发展到2008年的801万人,翻了一番还多。这一大好形势,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了新课题,创造了极大的挑战空间。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一所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的一线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的精神实质,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各专业的建设。不断地摈弃传统的“专业”教育培养方案,创新现代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将中等“专业”学校成功地过渡为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提高技能型劳动者的综合职业素质,为企业培养急需的紧缺型劳动者。

  一、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行各业对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这一需求,供需矛盾日显突出。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展与壮大职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就需要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转变传统的重理论知识体系讲授,轻动手能力培养的 “专业”教育理念,树立现代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因为我们深知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密切最直接。没有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不会有经济的高质量运行和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是企业的劳动力资源库,我们的职责是向企业输送其所需的劳动者。为此,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把新知识与新技能同时传授给学生,将成材之路铺在每个学生的脚下,不断为企业培养急需的紧缺型劳动者,创办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

  二、加强专业的建设,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技能型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会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说到底也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关系到学校能否发展壮大的根本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会计、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体现职业特色,获得社会认同为起点开展专业建设。使我校培养出来的会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此,我校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对会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就业后在用人单位的综合表现,工作能力如何;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满意程度高低,对我校学生还有哪些期望。依此组织有关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反复论证,不断修改和完善会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方案,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二)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合理确定我校会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与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岗位设置越来越细化,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会计、市场营销人才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通过多次到企业和人才市场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企业与人才市场对会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一般分三个层次,即:高层的战略型人才;中层的管理型人才;基层的技能型劳动者。
我校以企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前提,结合我校的生源情况和办学条件,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按照“适应与超前”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我校培养的学生应能胜任中、小型工业企业、综合商厦、批发企业、专卖店、连锁店、超级市场及餐饮企业等各类生产、流通、服务企业所需的,从事出纳、记帐、成本核算、工资核算、财务软件操作、前台收银操作、后台管理操作及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促销、推销、批发、零售、收银、理货、导购等岗位群工作的中、初级技能型劳动者。
  (三)以提高岗位群能力为出发点,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设置
     在提高技能型劳动者岗位群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增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创”的市场竞争创新意识。根据生产、流通、服务企业对一线劳动者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进一步构建适应劳动就业和教育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及时缩减了会计、市场营销专业文化基础课的比重,加大了专业实训技能课的比重,突出技能教学,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岗位群的能力。在每个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基础文化课约占23%的比重,专业基础课约占20%的比重,专业实践课则占到57%,其中在校内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达到58%以上。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各种软件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活动中,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财务、收银等岗位劳动者的软件操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于是,我校以提高会计、市场营销岗位群的能力作为开设课程的出发点。在会计专业中新增了“收银实务与软件操作”、“基础会计模拟”、“财务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模拟”等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中新增了“收银实务与软件操作”、“拓展训练”、“营销实训”、“形体训练”等课程,提高了我校会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针对性与直观性。同时,我校还探索和建立了根据社会和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的机制,与六味斋及顶禾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校企联合办学的新尝试,根据企业用人的“订单”要求,确定课程设置;根据企业经营的“时间”要求,灵活安排教学。
  (四)以技能教学为特色,加强校内实习、实验室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强化我校会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突出技能教学这一特色,我校在原有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和商品实验室的基础上,改进和新建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校内实习超市、商品营销实验室、拓展训练室、形体训练房等实习(实验)场所。同时还在六味斋食品有限公司,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山东吉鲁生化有限公司,巴黎春天百货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从而为加强我校会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保障。
  (五)以岗位群的技术发展为依托,体现教学内容的务实性和教学环节的规范性
  随着收银机在各类流通企业的广泛使用,近几年,企业对收银岗位的劳动者需求急剧增加。为适应市场的需要,我校在会计、市场营销专业中增设“收银实务与软件操作”课的同时,还在校内实习超市配备了POS收银机,在第二计算机房安装了POS系统收银软件,使学生在了解了收银岗位必备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前台销售收银和后台管理系统操作的训练。通过这种教学与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即掌握了收银操作的技术,具备了从事收银员岗位工作的能力,毕业即可直接走上收银工作岗位。实现了我校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拓宽了这两个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在实训(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规范了实训(实验)教学环节。首先,在实训(实验)前,指导教师要根据职业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实验)教学计划及仿真环境下的实训(实验)方案,并结合实训(实验)场所的具体情况及各班学生人数对学生实习进行分组安排。其次,在实训(实验)中,实习生要按仿真企业岗位的规定,按时到岗签到,并轮流到不同岗位进行实训(实验)的规范操作。如:“收银实务与软件操作” 实训,要求每位实习生将自己作为一位收银员,熟练而规范地为顾客完成销售收银各种交易的操作流程(如:登陆操作窗口→读取商品信息→收银结帐→打印交易小票→对帐→退出/换班等),掌握必备的岗位技能要领(如:操作过程中的“三唱”要领;商品装袋的技巧;辨别真、假人民币的技术等)。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临场表现及操作规范,及时予以指导与纠正,并且每天要认真总结经验,并将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情况,如实填写到实训(实验)教学情况记录表中。最后,在实训(实验)后,每位实习生要将实训(实验)过程中的感受、收获及启示写出实训(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在仔细批阅学生的实训(实验)报告后,根据每位学生实训(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结合实训(实验)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及操作规范程度,综合地对其实训(实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这种实训(实验)教学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和熟悉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进入角色完成全部业务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学生愿学、乐学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带着兴趣、伴着快乐进行操作练习,从而快速地提高了其操作能力,实现了实训(实验)的目的。是一种比较理想、值得推广的实践教学方式。
  (六)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组织
  在职业教育中,我们树立了以“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仅管我校招收的学生中大多数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基础不扎实,素质比较差。但是,我们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和兴趣,适应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学习的关键是让学生结合今后所从事职业的需要,找到愿学、乐学、该学的知识和技能,带着兴趣、伴着快乐去学习。所以,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接受能力分层、分流教学。对少数基础扎实、成绩优秀,且有强烈学习意愿的学生。我们分别成立了英语、数学强化班,利用业余时间,安排教师为他们补课,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巩固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为他们创造继续升学的条件,激励他们参加对口升学考试,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而对绝大多数不想接受学术性学习的学生。我们则为他们提供适合今后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教育。即在传授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传授操作技巧、动作要领,以便日后他们个个成为能工巧匠,企业一线的栋梁。

  三、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我们在加大了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力度的同时,构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支撑的专业培养方案。在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同时,增设了“职业道德”、“职业规划”、“法律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着眼点,以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使我校培养出的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时,让学生明白:就业要面对现实需求,有时需要从较低的职位或相关职业干起,再逐渐向较理想的职位发展。要树立竞争上岗的意识,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自己有能力和实力,就一定会在社会需要,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智。
同时,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意识(即“造血”功能)的培养,强化对学生从事相应岗位所必须具备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训练。例如:我校在市场营销专业增设的“拓展训练”课中,对学生进行了潜能激发、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掌握和意识训练,提高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进而,使我校的学生毕业后,个个均能成为生产服务企业第一线迫切需要的、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现代人”和“职业人”。
  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中,毕业后大部分先从事了收银工作,有的在从事会计工作的同时,利用周末业余时间继续在各大超市兼职做收银工作。这样不仅充实了他们的业余时间,而且还使他们增加了一部分收入。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中,在校内实习超市实习后,有的则打算毕业后自己开店搞经营。因为我校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具备了这样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使他们一生受用。
  总之,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我校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东西,接受新事物,以新的教学理念,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与新技能。用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会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对会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定位,更新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迎合“上帝”的口味,创办出我校的特色。以适应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之需要,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我校就读。提高我校毕业生在未来的社会产业结构中和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扩大我校的声誉。将我校打造一所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品牌学校。

  参考文献: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07年
  周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007年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
  周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

  作者:张改菊
  通讯地址:山西省经贸学校(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31号)
  联系电话:0351–7681007   13623607893